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漫漫的毛乌素沙漠南部,至今仍然矗立着一座早期北方少数民族王国的都城遗址,尽管历经1600多年沧桑,但雄奇的墩台角楼,残联的城垣“马面”(指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的矩形墩台),以及2月28日,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最新发现的“虎落”(最初指篱笆,用来保护城邑或营寨)遗迹,让这座茫茫荒漠中拔地而起的城池,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。
它就是我国东晋时期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“大夏国”都城遗址——统万城,俗称“白城子”(即一律用苍白色土经锅蒸后再板筑夯实而成),这也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匈奴都城遗址。如今,站在巍峨的城墩之下,手抚着如石头一般坚固的城墙,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发问:难道这座古城真的就是匈奴的遗响,赫连勃勃怎么会选择在这建都?那个曾经驰骋中国北方近10个世纪后又消失的强悍匈奴究竟哪里去了……
建在沙层上的坚固城池
早在上世纪50年代,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便开启了对统万城的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。
“目前基本可以确认,统万城分为东城和西城。东、西城均为长方形,城外均有马面,两城中间共用墙隔开,其中保存较好的西城是宫殿区,为王公贵族居住地;东城则为大臣和百姓的居住地。”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邢福来介绍,很明显,统万城的修建是参照了汉长安城的模式。据了解,当时的汉长安城,四方八位,共开16个城门,所谓“门开四面、风迎八方”,就是对这座城池的赞誉,周围青砖砌就的城墙,将整个城池围成了一个大圈。也就是说,按照这种模式修建的统万城应该也存在一个外郭城,但长期以来,学术界对统万城是否存在外郭城存在很大争议,因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,一座封闭的郭城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。
在对统万城西城西南隅台的考古发掘过程中,考古人员发现城墙的夯土基础下竟然是原始湖相细沙堆积,“这也就是说,统万城是直接建在沙层之上的。”邢福来说,经测量,西南隅台现存高度为26.62米,底部长约35米、宽约26米。建立在沙层上,而且是完全的夯土城墙,可以历时千余年而存留20多米,在国内都属罕见,这也证实当时对于城墙修建的质量有着极高的标准。
不仅如此,在2013年发掘的部分马面及城垣外,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近40个密集排列的柱洞,以及铺设在地上、用于扎战马马蹄的“铁蒺藜”(由4根铁刺组成,一头向上,预防敌人接近城墙),“这些密集排列的柱洞,就是《汉书•晁错传》中记载的‘虎落’留下的遗迹。原本这些密集排列的柱洞,里面曾插满了削尖的木桩,有了它,敌人的步兵、骑兵就不能直接到达城墙,而守城的人站在最高可达12米的马面之上,利用城垣和马面,居高临下从三面攻击入侵之敌。”邢福来说,加之此前考古发掘的护城壕沟和天然形成的河流屏障,可以说,统万城在当时已经是黄河“几”字区域内最坚固的城池,代表了当时城市防御的最高水准。
短命的王朝
据史料记载,作为匈奴的后裔,赫连勃勃是南匈奴铁弗部酋长刘卫辰的第三子,曾在后秦姚兴部下被封为骁骑将军和阳川侯,协助莫奕于(其岳父)镇守高平(今宁夏固原),公元407年,刘勃勃杀死莫亦于,收编其部卒立国称王,自封大单于,建大夏国,并改姓赫连氏。凤翔元年(即公元413年),赫连勃勃驱役十万各族人民,在朔方水(今陕北靖边县红柳河)之北黑水之南(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以南)营建都城,并取名“统万”,赫连勃勃为什么会放弃自己的发迹地,而要选择另外一个毫无基础的陌生地方新建都城呢?
“作为匈奴族消亡前的最后一位杰出的首领,赫连勃勃艰难称雄的年代,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和黑暗的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。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动乱年代,赫连勃勃首要的便是积蓄力量,赫连勃勃自立为王时,他的劲敌北魏,已基本统一了北方各部,此外,盘踞古都长安及关中盆地的后秦势力也不容小觑。高平虽然险固,但是要想建国称帝,赫连勃勃仍难以立足。”邢福来说,如果以统万城作为军政大本营,就可利用沿边大汉民族已发展起来较为富足的经济条件,积蓄力量,形成与北魏相抗衡的局势,同时,万一战争失利,退亦可守。
然而,作为大夏国的都城,统万城的存在却仅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,公元425年8月,45岁的赫连勃勃病死在统万城永安殿,谥号武烈皇帝,葬于嘉平陵,由于匈奴语言文字不甚流行,在加之当时战乱不断,“嘉平陵”究竟坐落于何处,直到今天依然是众说纷纭,一代枭雄赫连勃勃死后的葬身之地也成为了“千古谜案”。赫连勃勃死后,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,北魏皇帝拓跋焘趁机一举攻克统万城,公元431年,大夏国灭亡。此后,统万城的建制不断发生改变,直到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,宋太宗下诏毁废统万城,统万城自此消失,直到清道光年间,沉睡800余年的统万城遗址才重新被人发现。
匈奴究竟去哪了?
作为我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,匈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边疆少数民族,但是大夏国灭亡之后,匈奴族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,他们究竟去了哪里?
“历史很巧合,匈奴建立起草原奴隶制帝国之时,中原则建立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封建制帝国。随着两大政治、经济集团以及匈奴跟其他游牧民族关系的发展,匈奴试图完成草原民族对农耕文明世世代代的占领梦想破灭,并通过婚姻、吞并、臣服、迁居等形式,或内迁、或滞留草原,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。”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周伟洲教授说,关于匈奴族的迁徙,中国史书除其内迁和滞留草原有较详记载外,对匈奴的西迁语焉不详,一般认为,西迁(迁往今中亚和欧洲)的匈奴在公元5世纪中期,以今天的匈牙利为中心建立起了庞大的匈奴帝国——阿提拉王国,不过,这个匈奴帝国在阿提拉死后便迅速瓦解,匈奴王国从此在欧洲消失,但是许多匈奴人留了下来,或许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。
专题来源:秦晋风云
添加您的旅行顾问
咨询 / 福利 / 报名活动